2009年,冷凝器、蒸發器(以下合稱兩器)生產企業同冰箱、空調企業一起感受市場的驟然變化。在這一年里,兩器生產企業如履薄冰,不停地調整經營戰術。
出人意料的是,進入生產、銷售淡季,兩器生產企業的老總們仍然很忙。2009年10月,《電器》記者幾次聯系采訪,得到的答復都是“領導出差,不在廠里”。原來,為了盡快把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奪回來,冰箱、空調企業提早拉開架勢擴大生產,于是,2010冷凍年度一開盤,兩器行業呈現出供求兩旺的良好態勢,各個兩器生產企業的總經理紛紛親自掛帥參加整機廠的采購招標,爭取更多訂單。
這與2008年10月形成了鮮明對比。那時的兩器生產企業大多停產盤整,經歷著從未有過的磨難。轉折點出現在2009年4月,在“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拉動下,國內冰箱、空調市場銷售回暖。特別是冰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9月,全國共生產冰箱4742.40萬臺,同比增長16.24%。至此,飄搖在金融風暴下的兩器生產企業終于松了口氣,經營業績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
對于暫時渡過難關的兩器生產企業來說,困境中暴露出的問題亟待解決,為了恢復元氣必須盡快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整機終端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對兩器技術研發、配套生產模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從國內外經濟形勢和上下游環境來看,2010年,兩器行業將面對更多變數,如何把握命運,兩器生產企業正在做出自己的抉擇。
重現生機的2009年
事實上,作為配套家用冰箱、空調的關鍵部件,整機廠對兩器的采購量一直非常龐大,如果不是因為2008年年底突如其來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兩器生產企業本應沿著穩步增長的軌跡發展。“那時,經濟環境惡劣,無論是整機還是配件企業,誰都不敢輕舉妄動,企業資金鏈蹦得很緊,稍有差錯后果不堪設想。”一位兩器生產企業負責人在向《電器》記者描述當時情景時仍心有余悸。
然而,市場復蘇比兩器生產企業想象中來得要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2月,冰箱產量同比增長22.29%,空調則在7月擺脫產量持續萎縮,當月產量同比增長9.83%。2009年2月過后,兩器廠接到的訂單開始不斷增加。江蘇常發制冷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獻榮對《電器》記者說:“春節后到9月,常發一直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由于低估了政策的拉動效應,1~5月,常發兩器甚至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2009冷凍年度,常發冰箱兩器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空調兩器產量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河南科隆電器公司總經理王躍河則告訴記者:“目前,科隆正全力生產,已經追回了年初幾個月的損失,2009年預計完成兩器產銷2000萬件。”由于之前對市場預測準確,浙江康盛股份公司生產經營始終保持有序運行,2009冷凍年度兩器總產量達4000萬件。據合肥美菱有色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勇透露,目前美菱有色金屬每天生產兩器5000件,有70多個型號可供整機廠選擇配裝,與去年同期相比,總產量增長了30%。2009年1~9月,以出口業務為主的蘇州市瑞泰克機電有限公司兩器產銷量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40%。
該公司總經理岳國東對這個數字很滿意,他說:“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訂單大幅度減少,但一些中東國家的采購數量在不斷增加,目前,瑞泰克的兩器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抗擊經濟風險的能力很強。”
“下鄉”引發的思考
所有接受采訪的兩器生產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家電下鄉”,一致認為這項政策對開拓三四級和農村市場,拉動家電產品銷售作用明顯。
浙江康盛股份公司董事長陳漢康認為,在實際生產、銷售過程中,兩器產業也暴露出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技術、容易陷入價格戰惡性競爭的家電業通病。陳漢康進一步舉例說:“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后,兩器廠在政策帶動下增加了產量,但‘家電下鄉’
推廣的基本都是200L左右的冰箱,為這類冰箱配套的兩器生產技術相對成熟,不少兩器企業靠壓低價格拼搶訂單。最終,雖然銷量上去了,但利潤卻沒有增加。”
王獻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現出對兩器行業發展前景的擔憂,他認為:“家電下鄉政策提前將未來消費需求釋放出來,一旦需求釋放完畢,冰箱、空調銷售很有可能陷入更深的谷底,行業再度面臨供過于求,回到以拼價格的殘酷手段爭奪市場份額的階段,未來幾年的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對于這個問題,王躍河選擇以更積極的態度進行市場預測。他說:“從政策頒布到市場銷售數據有所反應,再到對產業上下游產生明顯拉動作用,‘家電下鄉’全過程都反映出中國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可挖。我相信,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政策帶動下,三四級市場會釋放剛性需求,持續形成購買力,這將會對冰箱、空調以及上游配套企業產生深遠影響。”
產業升級,亟待解決的難題
暫時渡過難關的兩器生產企業有著各自的煩惱。陳漢康表示:“雖然目前兩器生產、銷售情況比較理想,但行業內的競爭依然激烈,困擾企業的最大問題是供貨價格持續走低,利潤空間日漸稀薄。”在武勇看來,兩器行業的競爭比較透明。他說:“兩器企業每年參加整機企業的采購招標,過程很簡單,只是提供樣品和報價。這對兩器企業是種考驗,必須具備絕對競爭力,才能生存下去。”王獻榮認為,兩器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勞動合同法》貫徹實施、員工待遇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很可能成為企業的沉重負擔。再加上目前市場需求變動頻繁,增加了企業管理的困難,兩器生產企業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結構調整,合理安排生產。此外,整機企業與兩器生產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很少聯手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這個壞習慣直接阻礙了產品和產業升級。
總體來說,江蘇常發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隆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公司、合肥美菱有色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蘇州市瑞泰克機電有限公司等以生產冰箱兩器為主的企業,經營已經發生明顯好轉,但空調兩器生產比重較大的企業則沒有那么輕松了。2009冷凍年度,兩器業務為江蘇豐潤電器有限公司帶來了4億多元的產值,其中,空調兩器占了將近一半。該公司董事長吳清平向《電器》記者抱怨:“產量增長了,利潤卻沒有增加,特別是空調兩器,整機企業往往采用‘來料加工’的合作方式,采購價格壓得很低。沒辦法,豐潤索性將部分生產線外包給整機企業,現在豐潤對兩器業務的態度就是任其發展。”據了解,空調企業大多擁有自己的兩器生產配套廠,為了控制成本、保護核心技術,70%的空調由整機企業自己完成兩器配裝。
只有當旺季到來,整機企業才會季節性采購專業兩器企業的產品,彌補產能的不足。在空調產業鏈中,兩器生產企業只是配角,不掌握技術,得不到整機廠的重視,少得可憐的加工費,空調兩器生產成了很多兩器生產企業眼中的“雞肋”。
海外市場蘊藏商機
“看著同行拼死競爭國內市場,感覺壓力太大,風險太高。”岳國東承認,瑞泰克還沒有做好“下水”的準備,這個2004年8月成立,以生產兩器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選擇拓展海外市場,每年生產的180萬件兩器有95%以上出口。岳國東進一步介紹說:“瑞泰克主要生產配裝冰箱和飲水機用兩器。出口業務中,冷凝器出口量較大,考慮到蒸發器體積較大,高運輸成本會降低市場競爭力,瑞泰克根據訂單適當控制蒸發器的出口比重。”通過對海外市場的調研,岳國東發現,百葉窗式冷凝器在西班牙家電生產領域應用很廣,于是,瑞泰克計劃2010年更新全套設備展開生產。
據王躍河介紹,科隆以冰箱兩器生產為主,冷柜兩器占總產量的15%~20%,空調兩器則只占總產量的4%~5%。
2009年,科隆兩器出口量占總產量的30%~40%,訂單穩定、回款及時,為科隆在2009年保持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擴大產能,謀求進一步發展
市場回暖再次調動起兩器生產企業的熱情,擴產、改造生產線等計劃被提上了日程。
據了解,2009年,科隆投資數千萬元在安徽合肥興建了新工廠,每天可以生產各類兩器產品8000件,同時,科隆還將絲管蒸發器生產線的年產能從1.6萬件擴大到2.5萬件。對此,王躍河興奮地告訴《電器》記者:“根據2009年的情況,整機企業更愿意從科隆這樣具備一定規模、管理水平高、產品質量可靠的配套廠采購兩器,科隆必須盡快擴大產能,提高供貨能力,滿足整機企業的需求。”2010年,科隆計劃兩器產銷量比2009年增長30%~40%,而在未來2~3年內,科隆可能會將生產規模再擴大一倍。
武勇向記者透露,2009年美菱有色金屬投資幾百萬元增加了一條生產線,可日產兩器5000件,使兩器產能翻一番。目前,這條生產線已經建設完成,將在2009年12月完成調試并正式投入生產。
豐潤也對兩器生產做了調整,將一條可日產5000件兩器的生產線搬到了安徽合肥。對此,吳清平解釋說:“全國1/3的冰箱廠建在合肥,把兩器生產線搬過去可以節省運輸費用,提高產品競爭力。”據了解,豐潤江蘇的生產基地將繼續保持日產兩器5000件的生產水平,主要應對出口業務。
新技術、新產品為產業注入活力
與壓縮機一樣,兩器屬于冰箱、空調配套生產的關鍵部件,但多年來,兩器生產技術進步緩慢,2009年,許多兩器生產企業制定了相應措施,準備改變這一現狀。
通過采訪,《電器》記者了解到,節能環保、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是兩器生產企業現階段技術研發的重點。王獻榮告訴記者:“節能減排是整個家電業發展的大趨勢,冰箱、空調又都是家電家族中的耗能‘大戶’,因此,兩器生產企業必須跟上形勢,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兩器產品對整機能耗的影響,并通過參與設計、共同研發等方式與整機廠共同研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
”康盛將2009冷凍年度定義為“高效能、綠色新品環保”年,重點推廣微通道換熱器,產品應用領域覆蓋汽車、家用、商用空調。陳漢康告訴《電器》記著:“未來,我們計劃針對各領域整機產品的特性及行業發展的趨勢對產品進一步優化改造,重點放在更加緊湊高效型微通道換熱器產品的開發、熱泵用換熱器的開發以及適用于冷凍設備的換熱器產品開發。新開發的產品將有效地提高整機運行效率,使空調系統的能效比提高,同時有效降低整機制冷劑使用量,使整機更加節能環保。”科隆計劃在2010年通過對兩器內部制冷劑流向、兩器物理結構等細節的深入研究,積極配合整機廠生產節能環保的產品。 兩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選用和結構設計等方面必須嚴格遵守整機廠的要求,對于兩器生產企業來說,沒有多少技術研發的空間,目前,兩器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主要從工藝革新和材料替代入手。王獻榮說:“2009年,常發工藝革新的效果已經顯現出來,不但降低了制造費用、縮短生產周期還提高了兩器產品的可靠性。”
據王躍河介紹,目前科隆正在研究配合整機廠的生產,提供制冷系統成套供貨方案,實現包括冷凝器、蒸發器、毛細管、冷藏蒸發器、防漏管、冷凍蒸發器、回氣管等制冷系統部件的整合匹配,讓整機組裝各個零部件之間連接緊密、順暢、高效,并降低整機廠采購成本。此外,科隆還針對整機廠多溫區冰箱產量增加這一市場需求動態,研發、生產磁片式高效、高精度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