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國家能源結構與發展水平的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供熱主要依賴燃煤鍋爐,然而大量使用煤來發電、制熱,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環保法規的完善,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夠兼顧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成為擺在中國發展面前的難題,而地(水)源熱泵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地(水)源熱泵技術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關鍵技術之一,近幾年來,國家一直在政策導向上支持地源熱泵的發展,并對地方可再生能源節能示范城市給予重要的資金補貼。為了順應并引領可再生能源事業的發展,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號召,各行業巨頭為地源熱泵技術的研發,尤其為突破關鍵技術問題投入了大量資源。
與傳統鍋爐(采用電與各種燃料)和空氣源熱泵相比,地(水)源熱泵有明顯的優勢。據空調制冷大市場統計顯示,鍋爐只能將90-95%的電能或70-85%的燃料轉化為熱能,供用戶使用。而地(水)源熱泵則直接提取“免費的”能源,其制熱性能系數達到4.5以上。以產生同等當量的熱量為例,地(水)源熱泵要比電鍋爐節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電能,比燃料鍋爐節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不僅如此,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由于土壤和水的比熱較空氣大得多,并且不受室外濕球溫度的影響,地(水)源的溫度全年相對穩定,一般為10-25℃,所以地(水)源熱泵的制冷、制熱性能系數也要比空氣源熱泵高得多。
得益于地(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的先天優勢,在最近的幾年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地(水)源熱泵市場。根據業內專業媒體雜志發布的行業報告,2010年度地(水)源熱泵市場的增長率高達近45%,而這一增長勢頭正在逐年遞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