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分會、中國制冷學會、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一屆國際制冷、空調、供暖、通風及食品冷凍加工展覽會”(2010年“中國制冷展”),將于2010年4月7日-9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盛裝登場,這是該項亞洲規模最大并與“美國暖通空調制冷展”(AHREXPO.)比肩的全球暖通制冷空調展覽盛事,闊別北京五年后隆重回歸舉辦。
“中國制冷展”自1987年始創以來,主辦方始終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堅持“以專業的精神和規范的國際化運作”為辦展方針,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將“中國制冷展”打造成為了世界一流的專業展會,成為中國制冷空調行業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已成為國內外眾多知名廠商的首選。
本屆展會展出面積近80,000平方米,目前已有來自奧地利、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埃及、芬蘭、法國、德國、印度、日本、意大利、約旦、韓國、馬來西亞、荷蘭、挪威、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瑞士、新加坡、西班牙、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美國、以及中國(包括港臺地區)等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余家廠商確認參展。其中德國、韓國、美國將繼續組織陣容強大的國家展團參展。
二十二年的耕耘和奉獻,“中國制冷展”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參與、支持與追隨,2010年“中國制冷展”又將以嶄新的風貌、閃亮的看點展現給世界同行:
一、關注氣候變化彰顯行業責任
本屆“中國制冷展”的主題是“攀登行業高峰,為低碳排放盡責”,彰顯主辦方和從業者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心態和引導行業技術創新的信心與魄力。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全球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鄭重承諾——至202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50%。
眾所周知,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制冷空調設備生產國和第二大消費市場,產品節能和HCFCs的淘汰已成為中國制冷空調行業的兩大重點課題。這既是對全行業的嚴峻挑戰,也將是行業對實現國家“低碳排放”戰略的貢獻所在,更是我們全體行業同仁義不容辭的責任。展會主題論壇將邀請參加哥本哈根談判的官員、業內權威專家、國際友人,共同探討行業“低碳排放”的責任與行動對策。
展覽會期間還將舉辦“中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國際論壇”,將邀請國際權威人士以及國家領導、發改委、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工信部和北京市的相關領導出席。
二、提升展會技術含量引領行業發展
展覽會期間舉辦的主題論壇和40余場技術交流研討會,將繼續成為2010年展覽中的亮點,是引領行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風向標。
為闡釋展會主題,與參展商和觀眾圍繞主題進行溝通,主辦方決定開設分專題研討會,邀請行業知名團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共議行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新點”。專題中所涉及的關鍵詞有“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HCFCs淘汰戰略與對策”、“產品能效標準”、“節能產品(螺桿壓縮機、多聯機、地源熱泵等)開發”等。
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展會技術含量,深化專業權威對展會的指導作用,更好地為參展商提供服務,組委會今年成立了“中國制冷展專家委員會”,以指導展覽會相關技術工作的開展,改善展覽會技術服務水平,推動“中國制冷展”健康發展。
三、全球名牌薈萃參展物超所值
“中國制冷展”一直以來都是暖通制冷空調行業頂級的展示和貿易交流平臺。2010年新一屆展覽會備受行業矚目和廠家期待,參展十分踴躍,展會面積將達到近80000平方米,薈萃全球行業眾多知名品牌,包括大連冰山、大金、特靈、開利、格力、美的、西亞特、頓漢布什、冰輪、麥克維爾、三菱電機、日立、樂星、歐威爾、博世、清華同方、奧克斯、雙良、丹佛斯、比澤爾、GEA、百年、亞太、奧斯伯格等近千個展商將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產品技術展示。展覽會將是全行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技術發布平臺,更能吸引更多國內外買家前來尋求貿易機會。
為鼓勵展商推出新品積極創新,本屆展覽會將由展商申報參展展品,有展覽會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在展出期間,在展品上加注“新產品”標識。
為感謝國內外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中國制冷展”的大力支持,鼓勵廠商的參展積極性以及對給予展覽會支持的相關合作單位人員表示感謝,展覽會將設立相關獎項并在展覽會期間頒發。
四、二十年專業服務創就行業品牌
專業規范服務和國際化運作,對中國制冷展組委會而言并絕不是一句空話。細化服務措施,創新求變雙贏,成為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共同的目標。
1.設立客戶服務中心,提高商務對接服務,讓溝通更有效。
中國制冷展在2009年廣州展上首次設立了觀眾客戶服務中心(全國統一電話:4006783996),配備了充足的電話線路和專業的客服人員,為觀眾及國內外買家提供展會咨詢服務。通過建立觀眾客服中心,可以與觀眾建立更有效的溝通,提高展覽會的觀眾數量和質量,讓觀眾參加展會變得更加便捷。
客服中心還對歷屆參觀的專業人士進行調研,了解行業需求,改善展會服務。本屆展覽會將加強客服中心的服務力度,不僅是對觀眾的服務,而且要增加對參展企業的服務內容。展商參加中國制冷展在籌備當中各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客戶中心得到滿意的解決。客服中心還將探索展會的商務對接服務,提高展商參展的市場推廣的效果,將領先的產品和技術充分展示對專業觀眾。參展企業如在展期內舉辦相關活動,希望定向邀請人員出席,也可委托展會的觀眾客服中心通過電話進行邀請。
2.深化觀眾組織工作,加大力度吸引國內外采購商及VIP(貴賓)觀眾。
組織高質量的觀眾一直是組委會最重要的工作,今年組委會將對貴賓觀眾在展期內提供免費酒店住宿。貴賓觀眾的范圍包括有采購意向的項目決策者,設計院的院長或總工,知名國際采購商等。參展企業邀請的觀眾如符合貴賓觀眾條件也可提前向主辦單位申報,組委會也會按一定名額安排酒店。
展會主辦方還將策劃“看制冷展,觀世博會”的觀眾抽將活動,今年所有參觀制冷展的觀眾都有抽取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觀票的機會。
大專院校的專業學生是未來行業的主導者,展覽會對于專業學生近幾年都是非常重視的,2010年將繼續組織京津重點高校師生參觀,安排大巴免費專程接送,將極大地方便高校制冷空調專業的師生。
3.求“精”求“新”,服務更加個性化。
經過金融危機歷練,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主辦方在認真研究企業的不同營銷思路后,為企業出謀劃策,配合企業的市場策略,提供適合的參展方案,以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支持企業參展。
“中國制冷展”堅持致力于推廣暖通制冷空調行業的高新產品和技術,不追求展會規模的盲目擴大,工作重點放在國內外買家觀眾組織及為展商提供更多更實惠的服務上,實現展覽會高品質、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4.繼續深化以“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為主題的展覽文化。
展覽主辦方提出要建立展覽文化,不僅倡導企業展示環保的產品和技術,而且還提倡“文明參展、務實參展、環保參展和節約參展”,在這樣的參展理念之下,共同實現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承擔。
強調與提倡“務實參展、環保參展”,倡導參展商以最節約、合理的展臺布置和最好的服務,取得參加展覽的成功,獲取更多效益,提高參展效率,這已經成為組委會的一項工作重點。
五、專業機構鼎助緊跟政策導向
展會得到了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外經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以及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肉類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中國石化機械通用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等國內行業聯合會、學會、協會的支持。
同時,展會與眾多國際組織、中國港澳臺地區的行業協會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其中國際制冷空調設備制造商協會聯合會(ICARMA)、美國空調供暖制冷協會(AHRI)、美國供熱、制冷、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日本制冷空調工業協會(JRAIA)、巴西制冷空調和通風行業協會(ABRAVA)、韓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KRAIA)、歐洲制冷壓縮機及控制裝置制造商協會(ASERCOM)、全印度制冷空調協會(AIACRA)、澳大利亞空調制冷設備制造商協會(AREMA)、韓國空調制冷工程師學會(SAREK)、《日本空調供暖和制冷信息》雜志社(JARN)、國際制冷學會(IIR)、國際氨制冷學會(IIAR)、德國制冷學會(VDKF)、土耳其空調制冷制造商協會(ISKID)、臺灣區冷凍空調工程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冷凍空調學會、臺灣省冷凍空調技師公會、香港空調及冷凍商會有限公司、澳門空調制冷商會等組織每年都組織會員參觀、參展、洽談。
為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戰略部署,加快發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領域大規模應用,結合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本屆展覽會將計劃設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展示區”,以城市的整體形象展出,集中展示各地區所采取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
六、持續網絡宣傳有效延伸展覽會服務功能
1.發揮網絡優勢,提供增值服務
“中國制冷展”借助網絡獨特優勢,拉近觀眾、展商與展覽會的距離。展會網站提供功能強大的產品查詢服務,目前有兩萬余件產品展示可供隨時查詢,為展商搭建了一個充分展示宣傳產品的平臺,延展三天展期的實地展示,方便專業觀眾和買家對產品信息進行便捷高效查詢,提升觀展效果。展覽會網站還能為觀眾提供全方位服務,如在線注冊獲取胸卡,預約展商,申請參加專題會議,獲取展商及行業的動態,以及預定酒店等其它各項服務。
2.成立制冷展宣傳機構,全方位營造宣傳氛圍
制冷展組委會歷來重視展會的宣傳與推廣,組委會專門設立了“制冷展宣傳小組”,負責展會宣傳策劃和實施,營造全方位的宣傳氛圍。
2010年展覽會將在繼續加強與數十家國內外專業媒體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媒體對展覽會的支持作用。由長期合作并為展覽會作了大量宣傳工作的知名媒體組成“官方媒體聯盟”,作為長期持續深度的為展覽會宣傳的合作機構。
展覽前后出版多期“展覽快訊”,宣傳展會的最新動態、展商的特色和風采,擴大了優質參展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數萬冊的快訊被大面積發送到展商和專業用戶手中,讓買家及觀眾預先了解展會新品,以便在展會期間與企業進行更深層交流,充分溝通。
展會期間繼續加強現場新聞中心的服務,聘請專業攝影、攝像和媒體機構,網上直播展會盛況,對展商、學者、行業組織安排專訪、制作DVD光盤并發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