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冷鏈物流中的關鍵一環,冷庫建設和運營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生鮮電商的推動下,全國各地更是掀起了冷庫建設的熱潮。然而,在全國冷庫建設穩步發展的道路上,以氨泄漏為代表的冷庫安全事故頻發,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深思。
在新的形勢下,冷庫建設又將面臨著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11月21日—22日,第八屆全國冷庫建設與運營研討會在南京召開,370余名業內精英圍繞著冷庫建設與運營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自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出臺之后,我國冷庫市場就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潮。今年10月份,國務院又印發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助推著冷庫建設朝著規模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據中國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冷庫總容量已達到8345萬立方米,提前超額完成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規定目標。據中國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龍昌介紹,“2013年,我國冷藏庫建設保持穩步發展的勢頭,冷庫容量的增長速度穩中有升,2013年冷庫總容量較之2012年增長了9.68%”。
就冷庫的組成結構而言,我國凍結物冷庫和冷卻物冷庫所占比重較大,而超低溫冷庫則發展緩慢。在2013年冷庫總容量中,凍結物冷庫和冷卻物冷庫為6329萬立方米,而超低溫冷庫僅為15.8萬立方米。而從冷庫分布區域來看,東部地區凈增容量最高,而西部地區增長比例更高。雖然我國冷庫建設在近幾年得到了持續發展,然而在其發展的道路上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