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活動后,來到廣東省珠海市考察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陪同下,胡錦濤總書記專程考察了格力電器,并盛贊“你們的實踐證明,企業只有具有比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是繼1994年之后,總書記第二次考察格力電器。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當天,胡錦濤總書記首先參觀了格力產品展示廳。當了解到目前格力空調的噪音只有19分貝時,總書記再次“批評”格力:“今年兩會期間,我向人大代表董明珠就說起過,上次我去非洲訪問的時候,非洲一位領導人跟我說,格力空調什么都好,就一個缺點,空調噪音太低,辦公室的官員下班的時候總是忘記關空調。”
據了解,1994年,總書記第一次考察格力電器的時候,格力電器的年銷售額才11億元。經過15年發展,今天的格力電器司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專業化制冷設備企業,2008年銷售額超過42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僅凈利潤近20億元。這些良好業績的取得,同格力電器堅持自主創新密不可分。
在格力技術研究院,總書記走進一個個實驗室,看實驗、問技術、聽介紹,就加強產學研結合、提升核心競爭力等話題,同科研人員深入探討,了解到這個技術研究院目前已形成2000多人的研發隊伍,建立了300多個實驗室,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倳浉吲d地說:“時隔15年再次來到格力,看到格力不斷發展壯大,我感到很高興。格力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關鍵在于有一支實力雄厚的研究隊伍,掌握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你們的實踐證明,一個企業只有具備比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夠在市場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希望格力研究院的同志們,要聚集更多的優秀人才,不斷提高研發水平,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作出更大貢獻。”
“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的生命”
一直以來,格力電器都是中國自主創新的“明星企業”。
格力電器堅持把“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是沒有脊梁的企業,一個沒有脊梁的人永遠站不起來”作為企業信條,在技術研發上從來不設門檻,需要多少投入多少的做法,讓其成為了中國空調業技術投入費用最高的企業。據統計,僅2009年,格力電器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就超過20億元。
正是這種對技術創新的偏執與狂熱,讓格力電器迅速崛起,從而徹底結束了空調市場由外資品牌一統天下的歷史。
近年來,格力電器在自主創新上碩果累累——
2005年8月,由格力電器自主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離心式冷水機組正式下線。它的下線,打破了美國企業長期以來對離心機技術的壟斷,填補了國人在這一技術上的空白。
2005年11月,世界第一臺超低溫數碼多聯機組在格力電器順利下線,實現了零下25攝氏度正常制熱,使我國的中央空調在冬季超低溫制熱和節能技術上一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06年4月,國內第一臺熱回收多聯機組,同時也是世界第一臺熱回收數碼多聯機組在格力電器問世,打破了傳統空調單一主機只能統一制冷或制熱的“呆板”局面,實現同時制冷制熱。該產品被列入“2007年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
2009年4月,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G-Matrik直流變頻技術,實現了低頻1赫茲運行,大大提高了房間的舒適性和節能性,被廣東省科技廳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入選“2008年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開啟了變頻空調的新時代。
2009年10月,世界第一臺新型離心式冷水機組在格力電器面世,比傳統離心式冷水機組節能30%以上。該機組被清華大學、中國制冷學會、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學會等權威機構一致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空調企業,格力電器用行動證明了中國企業不僅可以扮演好一個“制造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領域,同樣可以有自己的作為,同樣能成為世界的強者。
最近,格力電器在國內外累計擁有專利3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00多項,是中國空調行業中擁有專利技術最多的企業,也是唯一不受制于外國技術的企業。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近年來格力空調接連中標“奧運第一大單”北京奧運媒體村、印度2000萬美金電信基站項目、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主場館等國際大項目,為中國空調行業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