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參觀2009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時表示。“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節能減排和開發新能源工作尤其不能放松。”和胡錦濤總書記一起先后出現在博覽會上的,還有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共中央政治局8位常委齊聚于一個以企業參展為主的博覽會,近年來頗為罕見。這表明國家領導人對節能減排和發展新能源非常關心。
重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主題,第十一屆高交會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論壇(簡稱論壇)傳承博覽會精神本身就是政府“依靠科技創新,振興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在新中國60年和哥本哈根會議前夕,堅持“中國科技第一展”定位的高交會論壇,面向世界集中總結和全面展現我國節能減排和新能源開發的成就與輝煌,再次突顯我國政府在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規劃中,充分發揮骨干重點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弘揚骨干重點企業的國家民族意識和社會環保責任,借此高度肯定和重點表彰為國家節能減排和新能源開發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集中創新和發展要素向企業聚集,打造和培育我國具有強勢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是我國戰略的發展需要,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而為我國節能減排和新能源開發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參加論壇發表精彩演講,不僅企業核心價值和社會環保責任形象獲得極大提升,更為國家樹立環保社會責任的光輝形象建功立業。企業的崇高使命和高度責任感得以極大體現。
放眼全球,金融危機當前,很多國家都把節能、環保與發展新能源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奧巴馬明確表示,誰掌握清潔和可再生能源,誰就將主導21世紀;誰在新能源領域拔得頭籌,誰就將成為后石油經濟時代的佼佼者。
發達國家的“綠色新政”,既是著眼于應對當前的金融、經濟危機,更有從戰略角度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推進對自己有利的全球產業和經濟格局調整等多方面的考慮。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政府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既是一個姿態,更是一種責任。我國從中央到地方正確立“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的發展思路,“綠色增長”漸漸成為全國上下的發展共識。“十一五”期間,中國的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投入和投資規模很大,能夠帶來相當于600億元人民幣的稅收收入,新增1800萬就業人口,以及兩萬億元左右的消費。整個綠色經濟或者綠色產業的發展,在中國開始出現良好勢頭。取得如此成績企業功不可沒。
而且,中國的綠色投資仍然在持續不斷。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政府投入巨大。3萬億投資新興能源產業規劃;4萬億中15%用途綠色項目;環保投資將有3000億美元市場;建筑節能將有2萬億市場;中央財政安排300億投資節能減排,80億投資清潔能源;論壇將就國家綠色投資——企業機遇與選擇;國家綠色新政——企業如何用好用活;讓投資和新政在企業發揮最大實效。
明年是中國“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中國的單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這對已經在粗放型經濟之路上奔跑多年的中國而言,難度可想而知。因此,論壇匯聚投資和新政與創新及發展要素向企業聚集,將推動企業加速奔跑,沖刺完成十一五節能環保指標而注入不竭動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說:“盡管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很大,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