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場
根據GfK調查數據,Panasonic仍持續占據日本家用空調市場統治地位,柜式空調市場占比最高的則為大金。
日本地震、海嘯、核災難引起的電力短缺促進了節電產品的興盛。電子電氣制造商需采取各種措施將產品能耗降低15%。
2011年1~11月,日本國內市場家用空調出貨量為770萬臺,柜式空調出貨量為71.6萬臺,分別同比增長1.3%和12.9%。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發生大地震,家用電器零售店銷售額隨之一度出現大幅下滑趨勢。但從3月末開始,災后重建促進家用電器銷售額逐漸回升。4月開始,家用空調出貨量明顯上升,4~6月增幅分別為79%、41%、13%,均高于2010年同期。盡管2011年第三季度,日本家用空調出貨量低于2010年同期水平,但平均增幅高于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
從2011年8月開始,家用空調出貨量明顯下滑,8~11月出貨量與2010年相比分別降低23.6%、12.6%、26%、28.2%。但受電力短缺影響,喜愛節電和節能空調的用戶有所增加,2011年1~7月(除3月以外),家用空調出貨量明顯增加。因此,2011年1~11月家用空調總體出貨量有小幅上升。
2011年日本市場柜式空調月出貨量較2010年有所增長,僅8月和11月有小幅減少,較2010年分別降低4.5%和0.2%。2011年上半年柜式空調出貨量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20%,這與加大災后相關重建設備的投資有一定關系。7月開始,柜式空調出貨量增幅逐漸減小,這也反映出,受歐洲債務危機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減速的影響,人們對日本經濟持悲觀態度。
印度市場
2011年印度空調市場規模約380萬臺,其中,窗機占據主要地位,但市場占比有所下降。LG、三星和Voltas為銷量排行前三名的空調品牌,共占60%的市場份額。
由于2010年夏季印度天氣炎熱,空調市場火熱,鑒于此,空調制造商提前為2011年準備了大量商品,但最后卻失望而歸。此外,通貨膨脹以及經濟發展減速使銀行利率上升,抑制了消費需求。總之,對于印度市場的空調制造商來說,2011年的日子并不好過,現在他們需考慮如何解決大量的庫存。
2011年,大金、Panasonic、日立等日本空調制造商開始向一直由韓國空調制造商占據的中檔家用空調領域進軍,改變了印度空調市場的格局。有跡象表明,2012年部分日本空調制造商還將向低檔家用空調領域發展。韓國空調制造商想贏回以前的市場份額,日本企業則想在印度空調市場取得進一步發展,競爭空前加劇。而印度當地空調制造商的市場份額則可能保持不變。
除日立、LG、三星等已經在印度建立工廠的空調制造商外,大金、Panasonic也計劃2012年在印度生產家用空調。大金此前主要在這里生產VRF系統以及制冷設備等產品。自2011年10月印度盧比急劇下跌以來,進口貨物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匯率損失,許多空調制造商在2012年年初調高產品價格。因此,轉而在印度當地生產家用空調顯得正合時宜。
大金在印度VRF市場幾乎處于壟斷地位,東芝開利位居其次,LG緊隨其后。其他日本空調制造商正在印度建立VRF銷售網絡,計劃2012年起全面進入該市場。
東南亞市場
日本和韓國空調制造商很早便進入了東南亞市場,在品牌影響力、銷售渠道、市場份額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中國空調制造商主要銷售OEM產品。東盟(ASEAN)是日本和韓國空調企業的第二大生產基地,規模僅次于中國。在東盟生產空調除更貼合市場需求外,還可以幫助日本和韓國空調制造商避開關稅。越來越多的空調制造商將擴大在東盟地區的投資。
東南亞地區的能效法規要求越來越嚴格,許多國家政府正制定或準備制定最低能效標準(MEPS)。新加坡2010年9月制定了MEPS;越南計劃2013年制定能效法規,2014年制定MEPS;泰國修訂了能效標準,并于2012年1月起生效。更為嚴格的能效標準無疑將使東南亞由非變頻空調市場向變頻空調市場轉變。
人口數量位居世界第四的印度尼西亞,因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而成為備受關注的空調市場。印度尼西亞空調市場近幾年的增幅約10%,預計以后幾年會更大。為滿足需求,Panasonic在印度尼西亞建立工廠生產空調,中國空調制造商也在那兒建立了生產基地。
2011年7月,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批準印度尼西亞從2015年起禁止生產和進口R22產品。印度尼西亞當局發表聲明,將從2013年開始使用R32制冷劑。
由于經濟規模擴大以及國內需求強勁,與其他新興國家相比,2011年印度尼西亞的經濟表現還算不錯。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DevelopmentBank)發布的統計數據,2011年印度尼西亞GDP增加了6.4%,預計2012年增幅為6.7%,這將比過去7年的平均增幅高5.6%。
2011年印度尼西亞空調市場規模為207萬臺,居東南亞各國首位。2010年印度尼西亞空調市場平均增幅為30%,2011年為10%。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預計2012年有可能下降為10%~15%。
制冷量為1HP的小型單冷分體式空調占據印度尼西亞空調市場總銷量的85%,這些產品的價格極具競爭力。制冷量為0.5HP的小型單冷分體式空調總銷售額達30億美元。由于印度尼西亞對電力有所限制,這類產品的銷售額將來還會更高。變頻空調才剛開始進入印度尼西亞市場,由于產品價格較高,目前銷量增幅不大。
在小容量單冷分體式空調市場,LG和Panasonic以各自擁有25%的市場份額位居眾品牌榜首,其次是夏普、三星、長虹、大金、東芝、三菱電子、三菱重工、日立、美的、奧克斯、格力、TCL和海爾。大金和Panasonic主要推廣變頻技術,夏普繼續銷售已被廣泛接納的凈離子群空調,LG推廣的則是能殺死蚊子的空調。日本品牌在印度尼西亞市場建立起的產品形象為高質量、高價格。韓國品牌經過15年的努力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認可度。中國品牌則以價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進軍該市場。
印度尼西亞VRF市場發展迅速。VRF系統通常用于飯店和辦公樓,小型VRF系統也常被較奢華的家庭使用。大金以65%的市場份額占據該市場主導地位,其次是東芝、LG、三菱電子、三菱重工、富士通將軍、美的、三星和三洋。在該市場,日本、韓國和中國空調制造商正以不同的策略區分各自的市場,如定價、品牌影響力以及能效規格等。
2011年越南空調市場規模相比上一年有所減小。通貨膨脹、政府項目推遲或凍結、夏天涼爽的天氣都是引起此次市場衰退的重要因素。2011年越南貨幣貶值,年末的越南盾比年初價值下跌了10%。
LG、美的、格力在越南建有工廠,除在越南當地銷售產品外,還將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其他國家。日本空調制造商主要從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工廠進口產品賣到越南。
由于天氣原因以及洪災,2011年泰國空調市場的需求量降幅超過30%。許多空調零配件廠在洪災中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這迫使三菱、東芝開利、大金暫停了空調的生產。但2012年,這些遭受破壞的工廠有望得到恢復。
2011年新加坡空調市場需求量與2010年大致持平,銷售額保持穩定,柜式空調市場也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
2011年馬來西亞空調市場增幅較小,受天氣影響,10月家用空調銷售額下降明顯。
歐洲市場
2011年歐洲空調市場銷售規模大幅下降。歐洲南部地區,特別是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地的市場狀況不容樂觀。2011年6月,空調銷售情況略有好轉,但由于夏天氣溫沒有上升,7月、8月銷量又急劇下降。受歐洲債務危機的持續影響,2012年歐洲空調市場將進一步惡化。
2011年俄羅斯空調市場需求量約200萬臺,上半年超過2010年同期,但受到天氣影響,下半年需求量急劇下降。2010年俄羅斯天氣炎熱,空調需求量猛增,但2011年卻未能再次出現那樣的天氣,銷量急劇下降后,銷售商手中庫存增多,特別是價格較低的產品。
俄羅斯市場鮮有當地空調制造商,產品多從中國OEM供應商中進口。由于中國產變頻空調數量越來越多,該產品在俄羅斯空調市場的占比也逐漸增加。
LG和三星是俄羅斯空調市場的領導者,Panasonic、富士通將軍、大金和三菱在該市場也異常活躍。
受原油價格上升影響,俄羅斯經濟較為令人滿意。俄羅斯空調市場是歐洲較繁榮的領域之一,空調需求量持續上升。某企業有關人士表示,2011年俄羅斯分體式空調市場需求量約200萬臺,較2010年增加近30%。在2011年11月16日舉行的WTO部長會議上,俄羅斯被正式批準加入WTO。作為WTO成員國,俄羅斯進口貨物的平均關稅從10%降低至7.8%,并開始對19種高科技產品征收關稅。其中,空調關稅為10%。
盡管土耳其宣布2011年下半年經濟發展緩慢,全年GDP只增長了7.5%,但受到私人消費和投資刺激,土耳其空調市場在幾年內仍有望實現穩定增長。
作為歐洲重要的空調市場,土耳其的長期發展狀況也是可以預測的。土耳其當地有幾個家用空調制造商且制造基地正不斷擴大。2011年,大金收購了Airfel。Airfel是一家當地HVAC設備制造商,主要生產供暖設備,并從格力、MHI和大金進口空調銷售。
美國市場
2011年夏天北美天氣炎熱,特別是東部和東北部地區。小型分體式空調銷量明顯增加,達到50萬臺;窗機需求量達720萬臺,與2010年大致相當。2008年移動空調需求量為100萬臺,2011年卻下降至80萬臺。
2011年美國單元式空調市場規模與2010年相比變化不大,為520萬臺。單元式空調主要以美國當地生產為主,美國當地空調制造商牢牢把握著自己產品的品牌和銷售渠道。亞洲空調制造商曾試圖進入美國單元式空調市場,但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
風道式中央空調占據美國空調市場統治地位,產品安裝工作全由其代理商完成。因此,如果無風道空調制造商想進入這個市場,需要得到代理商的幫助。亞洲空調制造商要想打開北美市場,首先得找到當地合作伙伴。
長遠來看,VRF系統具有與單元式空調(風道分體式和屋頂式)競爭的潛力,且很可能在美國市場進一步發展。盡管美國經濟不景氣的狀況還在持續,但VRF系統每年的增幅都非常穩定,2011年在美國市場規模達到2萬臺。年增長率接近20%的美國VRF市場,2012年的增幅還將更大,而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
美國無風道空調市場也極具潛力。三菱在美國無風道空調市場發展了35年,大金、富士通將軍、東芝開利、松下等剛進入這個市場的空調制造商也逐漸得到認可。AHRI(美國供熱及制冷協會)建立了多聯機標準和認證體系,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有關激勵政策。日本、韓國和中國空調制造商在取得AHRI認證方面行動迅速,這也有助于無風道空調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亞洲主要空調制造商參加了2012年1月23~25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AHR展覽會并展出了多款新品。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恢復,美國無風道空調市場將實現更大的增長。
嚴格的能效制度使高能效空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節能空調提供的聯邦稅收抵免政策已于2011年12月期滿,但實力強勁的企業及個別國家仍在繼續實行激勵政策。
拉丁美洲市場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空調市場,然而,由于貨幣貶值,2011年巴西經濟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此外,2011年夏天達歷史最低記錄的氣溫使巴西空調市場銷售情況陷入疲軟狀態。
2011年巴西小型分體式空調市場需求量為240萬臺,比預期有所降低,但較2010年增長了10%;窗機市場規模為80萬臺,與2010年大致相當。
巴西空調市場主要品牌有開利、LG、惠而浦、美的和格力。大金宣布,將在巴西建立工廠,主要生產VRF系統、柜式空調以及制冷設備等產品。Panasonic則主要在此建立柜式空調生產基地。LG、三星和格力也已經完成了向當地產品過渡的工作,并在該市場取得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的主要空調制造商都能在巴西市場找到。2011年9月14日,巴西將制冷量低于7500kcal/h的分體式空調進口關稅從18%提高到35%,主要空調制造商也隨之調高了產品價格。
2011年阿根廷空調市場規模為100萬臺,與墨西哥相近。墨西哥新能效制度于2011年9月11日開始實施,涉及空調等186種產品,風道式中央空調和VRF系統除外。阿根廷繼續限制進口制冷量低于12HP的無風道空調。因此,只有少數在當地組裝產品的空調制造商占據無風道空調市場。
中南美洲市場對于中、低端非變頻分體式空調的需求量正不斷增加,促進了中國非變頻分體式空調的出口。2010年中國出口到中南美洲市場的空調達860萬臺,使得當地空調存貨數量增加,從而產品價格下降。2012年如何減少這些庫存,將是很大的挑戰。但中南美洲市場并不像歐洲市場那樣糟糕,還有許多有利因素表明該市場2012年將會取得緩慢增長。
中東市場
中東,阿聯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三個空調市場,2011年空調銷售量合計約300萬臺,同比增長10%并有望以5%的年增長率持續發展。其中,窗式與分體式空調的比例為2:1。具有高制冷量(24000Btu/h及以上)的小型分體式家用空調在中東地區非常流行。
中東市場上的大部分空調來自中國。LG在沙特阿拉伯建有工廠并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在日本空調制造商中,富士通將軍更具市場優勢。夏普在中東和非洲地區主要通過尋求當地合作伙伴的方式發展業務。
非洲市場
2011年非洲空調市場需求量增長了10%左右。中國OEM產品占據北非主要空調市場,越來越多的當地經銷商采用中國產零部件組裝空調。
開利以兩位數的市場份額占據埃及空調市場領導地位。2010年,美的收購埃及空調公司Miraco 32.5%的股份,這成為美的在非洲、中東、南歐等地發展業務的跳板。夏普從2004年開始,利用當地合作伙伴的工廠在非洲生產空調。中國和韓國空調制造商正陸續進入尼日利亞、安哥拉、撒哈拉沙漠南部等地區。
大洋洲市場
大洋洲地區能源豐富并且經濟狀況非常穩定。澳大利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將對HFC制冷劑征收碳排放稅。為實現2020年前減少15.9億噸碳排放量的目標,2011年7月10日,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清潔能源未來計劃,表明了政府將采取的具體步驟。計劃提到,從2012年1月1日起,將對R410A等制冷劑以每噸23澳元(約合24美元)×1975(R410A的GWP值)的價格征稅,即每千克R410A的稅額為45.43澳元(約合47美元)。
